日系伺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作者:非标自动化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20-7-27 13:43:58 浏览:次
占据中国伺服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出品为什么牛?
中国在5G建设上抢在美国之前,中美纷争,反而一直给日本创造了不少经济机会。当中国企业们遭到美国发布的禁购令打击,大量来自中国的采购业务便开始转移至日本。
然而中国对日本的贡献远不止如此,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带动日本出口增长的“火车头”除智能手机需求外,还有伺服电机等一般机械类产品。
日系伺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根据MIRDATEBANK数据,受下游应用市场持续萎靡等因素影响,中国对日系伺服的需求有所下降,2018年日台占比中国伺服市场份额从59%略降到56%,但依然位居榜首。其中日系品牌松下、安川、三菱分别占据第一、二、三名的位置。
2018年国内伺服市场竞争格局(单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目前,我国伺服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增长空间大,且增长速度明显。伺服行业下游应用行业随高精密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纺织包装等传统领域向电子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转移。
其中工业机器人对伺服的需求增长最为明显。到2020年预计拉动的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47亿元。
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工业机器人相对其他下游行业,对伺服产品的要求更高,如:
n快速响应性,伺服系统的灵敏性愈高,快速响应性能愈好;
n起动转矩惯量比大,在驱动负载的情况下,要求机器人的伺服电机的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
n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随着控制信号的变化,电机的转速能连续变化,有时还需转速与控制信号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调速范围宽,能使用于1:1000~1:10000的调速范围;
n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以配合机器人的体形;
n能经受住苛刻的运行条件,可进行十分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数倍过载。
日本凭借着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在中小型OEM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
国产伺服加速替代进口,这些方向要把握
GGII数据显示,2018年国产伺服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突破20%,提升国产伺服系统水平作为业内主攻方向之一,国产伺服技术研发水平正不断提升,同时,国产伺服系统市场接受度正逐步提高,GGII预计,随着国产机器人占有率的逐步提升,未来几年中国伺服系统进口替代的步伐将会加快。
然而相较于日本品牌,国产伺服电机还有一些差距和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方向:
l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通常尺寸较大、质量较高、外观比较粗糙,一方面导致国产伺服电机很难应用到高端工业机器人产品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产伺服电机与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匹配程度,因为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产品对伺服电机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
l相较于国外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国产脉冲信号接收装置在稳定性能、接收效率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进而满足工业机器人产品对迅速反应能力的要求;
l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所使用的高精度编码器主要源于国外企业,突破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缩小编码器尺寸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领域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l相对于国外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我国在高端电机量产化、生产工艺优化、性能指标及考核指标标准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从市场的角度看,终端用户在选择伺服电机时会在可靠稳定性、价格、服务上有所考量,从服务和性价比入手无疑是国内企业突破的方向。
中国在5G建设上抢在美国之前,中美纷争,反而一直给日本创造了不少经济机会。当中国企业们遭到美国发布的禁购令打击,大量来自中国的采购业务便开始转移至日本。
然而中国对日本的贡献远不止如此,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带动日本出口增长的“火车头”除智能手机需求外,还有伺服电机等一般机械类产品。
日系伺服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根据MIRDATEBANK数据,受下游应用市场持续萎靡等因素影响,中国对日系伺服的需求有所下降,2018年日台占比中国伺服市场份额从59%略降到56%,但依然位居榜首。其中日系品牌松下、安川、三菱分别占据第一、二、三名的位置。
2018年国内伺服市场竞争格局(单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目前,我国伺服市场处于成长阶段,增长空间大,且增长速度明显。伺服行业下游应用行业随高精密设备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了从纺织包装等传统领域向电子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转移。
其中工业机器人对伺服的需求增长最为明显。到2020年预计拉动的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47亿元。
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工业机器人相对其他下游行业,对伺服产品的要求更高,如:
n快速响应性,伺服系统的灵敏性愈高,快速响应性能愈好;
n起动转矩惯量比大,在驱动负载的情况下,要求机器人的伺服电机的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
n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随着控制信号的变化,电机的转速能连续变化,有时还需转速与控制信号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调速范围宽,能使用于1:1000~1:10000的调速范围;
n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以配合机器人的体形;
n能经受住苛刻的运行条件,可进行十分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数倍过载。
日本凭借着良好的性价比和较高的可靠性获得了稳定且持续的客户源,在中小型OEM市场上尤其具有垄断优势。
国产伺服加速替代进口,这些方向要把握
GGII数据显示,2018年国产伺服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突破20%,提升国产伺服系统水平作为业内主攻方向之一,国产伺服技术研发水平正不断提升,同时,国产伺服系统市场接受度正逐步提高,GGII预计,随着国产机器人占有率的逐步提升,未来几年中国伺服系统进口替代的步伐将会加快。
然而相较于日本品牌,国产伺服电机还有一些差距和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方向:
l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通常尺寸较大、质量较高、外观比较粗糙,一方面导致国产伺服电机很难应用到高端工业机器人产品上。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产伺服电机与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匹配程度,因为大多数工业机器人产品对伺服电机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
l相较于国外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国产脉冲信号接收装置在稳定性能、接收效率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进而满足工业机器人产品对迅速反应能力的要求;
l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所使用的高精度编码器主要源于国外企业,突破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缩小编码器尺寸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领域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l相对于国外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我国在高端电机量产化、生产工艺优化、性能指标及考核指标标准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从市场的角度看,终端用户在选择伺服电机时会在可靠稳定性、价格、服务上有所考量,从服务和性价比入手无疑是国内企业突破的方向。